公開內容快速切換
當前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部門信息公開>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市政府(辦)文件>銀政發
索 引 號: | 11640100010085810C/2024-00102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發布機構: |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02-05 |
責任部門: | 銀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發布日期: | 2024-02-08 |
名 稱: | 銀川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銀川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銀川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
銀川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
?
?
?
銀川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區市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兩會”工作安排,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聚焦聚力“九九攻堅突破”,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現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主要目標
2024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擴大需求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定扛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首府使命,大力實施“五八”強首府戰略,扎實推進創新發展、生態建設、基層治理、城鄉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示范引領”,聚焦聚力“九九攻堅突破”,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努力在全區各項事業中走在前、作表率。
2024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目標為(詳見附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節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二、重點任務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強創新”,全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提升創新能力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強化創新機制引領。健全科技創新效能目標考核體系,深化“揭榜掛帥”“滾動支持”“定向委托”等機制,發布“三新”產業關鍵技術攻關目錄,實施“N型新型電池技術”“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制備技術”等重點產業科技創新項目30個以上,力爭全社會R&D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探索建立“先賦權后轉化”機制,推動重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以上。深化優化跨區域科技合作機制和模式,加強與寧夏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大等區內外高校院所創新主體開展產學研合作,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重大項目10個以上。二是強化企業創新賦能。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科技資源統籌服務平臺作用,持續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孵化培育體系,加快賀蘭山、六盤山等實驗室建設,建立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名錄庫,支持建設“藍寶石材料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科技創新平臺30家以上,年內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自治區瞪羚企業3家以上、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30家以上,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持續推進應用場景和創新產品互融互促,打造重大算力等應用場景10個以上。三是強化創新人才支撐。實施領軍人才、科技創新團隊、卓越工程師、碩博人才“四個倍增計劃”,大力開展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培養選育工作,年內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1500名,培育引進科技領軍人才15名、科技創新團隊30個以上,選聘“科技副總”30名。全面做好人才服務保障,設立人才創新創業風險補償投資基金,加快推進專家服務基地和青年驛站建設。
(二)致力于“強實體”,全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提升經濟發展能級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工業集群化步伐。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圍繞打造“三都五基地”,著力推動“三新”產業提規擴量,加快環歐35GW單晶硅片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8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達到1100億元,占全市制造業比重達到60%以上;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實施天地奔牛減速機數字化車間等重點技改項目,提升輕工紡織、裝備制造、生物發酵等傳統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著力推動產業園區提檔升級,探索“改革試驗點”新模式,出臺《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深化閑置土地盤活處置,提升園區資源要素利用效率;著力推動新興產業提前布局,全力謀劃算力、氫能、下一代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和前沿技術建設應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推進質量強市建設,不斷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開展優質企業培育行動,建立企業分級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力爭培育產業“鏈主”和供應鏈“標桿”企業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升規入庫企業20家。二是提升服務業現代化水平。圍繞打造現代服務業“兩地五中心”,深入開展現代服務業擴容計劃,制定出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實施智慧供應鏈產業園等服務業項目300個,扎實推進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等建設,高標準辦好“西部數谷”算力產業等一批重大節會展會,加快構建“一山一河一城、一核兩帶全域”特色文旅格局,持續壯大現代物流、數字服務、文化旅游、會展博覽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金融、設計研發、技術服務、醫療健康等行業,力爭社會物流總額增長10%以上,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增長15%以上,會展產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加快推進西夏區夜經濟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新培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8個,新增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50家,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0%。三是推進數實融合化發展。全力打造算力之都,重點推進“智算”“智能”“智產”,加快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擴容提質,提速實施中建材數據中心、寧夏電信智算中心等項目,積極爭取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銀川節點,新建5G基站700處,培育垂直行業“雙千兆”網絡應用場景不少于5個。打造軟硬件協同、算力供需匹配的智算產業發展生態,加快建設特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開發一批集成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推動云服務商深化數字化轉型服務,年內新增上云企業30家以上,建成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7個(家)。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著力培育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0家以上。大力推動同泰怡高性能服務器擴大產能,力促算能科技算力產業園、中科曙光智算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力爭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1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8%。
(三)致力于“強動能”,全力服務融入國內大循環,在擴大市場有效需求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堅持以高質量項目引領高質量投資、支撐高質量發展,實施“項目投資攻堅年”行動,堅持晾曬比促、督導調研、清單管理等機制,深化項目“五比”活動,組織開展集中開工、項目觀摩等重大活動,力爭全年完成投資量達到1000億元左右。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出臺管行業必須管項目工作方案,嚴格清理規范在建政府投資項目,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科學統籌下達市本級政府資金批次投入計劃,確保不新增政府債務。全面做好新增國債項目實施,做實做精前期工作,確保6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實施項目謀劃儲備滾動計劃,推動完成市、縣兩級項目庫全面更新升級,確保全市在建和儲備項目規模始終高于投資增長體量的25%。加力爭取項目資金,確保“四爭”到位資金增長10%。二是著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挖潛提質傳統消費,搶抓節假日消費熱點,多維度開展消費促進季等促銷活動,不斷提振大宗商品消費,夯實基礎性消費;擴容提效夜間消費,進一步豐富鳳凰幻城、漫葡小鎮等沉浸式演藝業態,提升閱彩城、新華街等夜間消費集聚區品質,鼓勵重點商圈餐飲場所延長營業時間,串聯打造“夜游、夜娛、夜宵、夜購”精品線路和消費場景;培育壯大網絡消費,加快培育“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等業態,持續擴大銀川優品網銷規模。創新消費業態模式,全力推動“五官經濟”、首店經濟、共享經濟、停留經濟發展,年內引進知名品牌首店20家以上。三是著力強化有質效的招商。持續加大產業鏈招商,圍繞“三都五基地”、“三新”產業、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等方向,著力推動與鏈主企業建立產業招商聯盟,成立鏈主企業招商服務團隊,力促一批龍頭企業和關鍵企業項目簽約落地;持續強化行業推介招商,圍繞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力促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建立全市“提級服務項目庫”,制定全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協議簽訂管理辦法,完善招商引資考核獎勵辦法,推動招商引資項目快對接、快簽約、快落地,力爭年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四)致力于“強活力”,全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激發釋放發展潛能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系統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深入開展“六權”融合改革提升行動,提升一體化交易服務平臺效用,搭建用水權市場化收儲交易平臺,深入推進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在全區率先實現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推動森林碳匯成功交易,推動建設用地二級市場轉讓、出租、抵押交易線上線下一體化運行。扎實開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壓減企業層級戶數,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產業集團公司分類改革、分類監管,強化外部董事規范管理和履職考核,力爭打造1家3A級平臺公司。持續推動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農業農村、財政金融等領域改革。二是系統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加快融入陸海新通道,加快推進河東機場四期、銀川經太原至鄭州高鐵建設,實施南線物流快速通道、臨港產業園鐵路專用線等工程。鞏固銀川—天津港“一單制”鐵海聯運及中歐、泛亞鐵路班列通道,提高口岸場所服務能力和供應鏈服務能力,推動單一通道經濟向外貿、物流、加工、倉儲、旅游等多元經濟轉變。推進中國(沙特)吉贊產業園建設,推動設立跨境電商聯合運營中心、商品集散分撥倉、海外倉,不斷提高綜保區跨境電商業務規模。重塑卡班等跨境物流運輸業務,探索“保稅加工+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三是系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質量出臺6.0版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扎實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線上線下融合和向基層延伸試點,啟動銀川市一網通辦二期(營商環境“駕駛艙”)建設,打造智慧政務多樣化場景應用,實現系統互聯互通、高頻事項“全程網辦”。持續優化提升為企服務環境,制定《銀川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深化“五專一禮遇”服務模式,全面啟動“政企通”平臺二期建設,確保惠企政策“集中受理”“一口辦理”。深化推進“拿地即開工”,簡化審批流程和要件,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圖紙數字化管理,進一步推進項目落地實施。爭創“市場主體登記審查規范要點融合應用服務改革”“經營主體數據分析研究賦能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2項國家級試點落地銀川。
(五)致力于“強生態”,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加快建設美麗銀川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多層次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加快落實碳達峰實施方案,深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創建低碳園區、低碳企業4個(家),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探索新能源電力自發自用模式,扎實推進“綠電園區”試點和閩寧“綠電小鎮”建設,年內創建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工廠2家。穩步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充電樁1000個以上。推動全國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城市建設,力促更新純電動出租車300輛以上。加快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力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75%以上、50%以上。二是高水平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聚焦空氣常新、人水和諧、全域無廢,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扎實推進PM2.5與臭氧協同共治,積極推動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以上;扎實推動黃河干流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類整治,開展“污水零直排”園區試點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在Ⅱ類進出,農村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全面建設“無廢城市”,力促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持續提升,危廢安全利用率穩定達到100%。三是全方位推進生態治理修復。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加快推動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項目有序實施,完成防沙治沙3.3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6萬畝。實施城鄉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全年完成營造林4.1萬畝,修復退化天然草原2.4萬畝。一體化推進治山、治水、治污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力爭水土保持率達到80.65%。實施湖泊保護修復整治工程,推動建設銀川市七子連湖示范片區水環境提升等項目,完成濕地保護修復4.28萬畝。辦好“全國生態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
(六)致力于“強融合”,全力促進區域協同聯動,在推進協調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建設和美鄉村。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力促全市瓜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3萬畝,產量突破155萬噸;奶牛養殖達到30萬頭,奶產量達到140萬噸;肉牛、肉羊飼養量分別達25.6萬頭、220萬只;水產養殖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10萬畝、7.8萬噸以上。探索村集體經濟聯農帶農新機制,力促80%以上行政村實現100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5%左右。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力爭打造重點小城鎮3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樣板村6個,建設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12個,力促賀蘭縣爭創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啟動閩寧鎮鄉村振興典范三年計劃。二是加快提升城市內涵。接續實施交通疏堵6+N工程,重點實施正源街(黃河路—寶湖路)優化提升工程等項目。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實施金鳳區南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二期雨水管道工程等海綿項目42個,完成金鳳區中部、西夏區南部示范片區建設,力爭全市40%的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內澇積水點基本消除。穩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三類管網”50公里以上,新改造老舊小區70個、120萬平方米、1.3萬戶。全力打造水清岸綠的高顏值城市,完成閱海湖環湖綠道西岸工程等項目,新建小微公園6個、新增綠地面積100公頃。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建立數字銀川平臺體系,建成城市運營管理服務平臺。三是加快推進區域協同。大力推進縣域經濟和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縣(市)區評價體系,實施“小縣優城”城市化提升行動,支持靈武市利用鹽堿地建設海鮮養殖基地,支持賀蘭縣打造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和適水產業西北第一縣。積極推動區域流域務實合作。制定產業轉移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推進銀川—石嘴山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深化提升閩寧協作水平,在聚力打造閩寧產業園、建設閩寧鎮基礎上,拓展我市與廈門市等城市合作領域。強化與沿黃流域地區規劃銜接、政策協調、產能合作、信息共享,深化與蘭西、中原、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協同合作。
(七)致力于“強品質”,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滿足市民美好期待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提效居民就業服務。強化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實施就業創業示范創建工程,切實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鼓勵支持靈活就業、新業態就業,建設新時代就業創業服務站、零工市場等服務平臺,爭創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以上。持續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4億元以上,鼓勵和支持青年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自主創業。持續加大穩崗就業補貼力度,精準開展“1311”就業服務,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個性化援助和“一人一策”重點幫扶,穩定就業困難群體就業。二是提質社會事業發展。擴優提質各級各類教育,推進銀川市第四十三中學、閱海灣高級中學等項目建設,新增學位1.8萬個。深化產教融合,力爭成功創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深入實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動,試點建設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進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爭創國家醫療應急重點城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加快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持續擴大普惠托育覆蓋范圍,建成0—3歲嬰幼兒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力爭每千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托位達到4.2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提標工程,舉辦“四送六進”文化惠民演出2000場次,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20個。精心舉辦全國登山健身大會等活動賽事,重點打造亞高原訓練基地,爭創體育消費活力城市。三是提標民生兜底保障。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確保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異地就醫結算率穩定在65%以上。加大特困供養、殘疾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高齡低收入老人等困難群體救助力度,對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員100%實現集中供養。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探索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600套。持續提升養老服務能力,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500張以上。實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力爭進入國家試點城市。實施平安銀川建設行動,加強基層治理、人民信訪、國防動員、未成年人保護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
(八)致力于“強基底”,全力守牢安全底線紅線,在護航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持續強化“四督協同”機制,深入推進礦山、危化、建筑施工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化解和問題整治,切實增強安全生產風險防范能力,堅決遏制重大事故發生,確保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持續下降,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7%。提升應急指揮實戰化能力,規劃應急避難場所41處,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積極推進智慧安全平臺建設,實施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工程,建立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不斷提升全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水平。二是穩定能源糧食供應。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應,高效運轉煤電油氣運供各項工作,持續釋放先進煤炭產能,推動在產煤炭企業穩產增產,保持重點電廠燃燒存量達到國家要求;定期修訂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有序用電方案,探索實施虛擬電廠,提升電力保供水平;積極爭取上游供氣企業額外氣源,做好調峰價格疏導,穩定供應企業和民生用氣。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嚴守191.8萬畝耕地保護紅線,建設高標準農田6.88萬畝,確保糧食面積和產量穩定在121.4萬畝、68.2萬噸以上。三是抓實風險隱患防控。足額償還到期政府債務,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有效處置隱性債務存量,穩妥化解債務風險。落實國企“一攬子”債務化解方案,確保全市國企債務規模及風險總體可控。強化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及非法集資防范打擊處置,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全力穩房市、防風險,扎實推進“三大工程”,試點推行現房銷售模式,加強問題樓盤排查處置,持續做好“保交樓”及爛尾工程化解,杜絕新增爛尾逾期問題。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