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內容快速切換
當前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部門信息公開>銀川市民政局>法定主動公開內容>養老服務>政策標準
索 引 號: | 11640100010085992G/2023-00057 | 發布日期: | 2023-05-05 |
---|---|---|---|
發布機構: | 銀川市民政局 | 責任部門: | 銀川市民政局 |
名 稱: | 銀川市加快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
(2022—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銀川市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積極應對銀川市人口老齡化,加快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產業化、集群化、特色化的新型健康養老產業。根據《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22〕24號)、《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寧健康養老包抓辦〔2022〕3號)、自治區和銀川市“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要意義
(一)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百姓福祉,對“十四五”和更長時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也提出“建設醫養康養勝地”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更加關注‘一老一小’群體,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二)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是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現實需要。銀川市建成區面積擴至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286萬,城鎮化率達到80%,是寧夏沿黃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發展引擎,入選首批“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獲批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但全市養老服務供給數量和質量亟待提升,產業集中度不高,與首府城市的地位嚴重不匹配,也成為制約銀川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的明顯短板。
(三)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舉措。2021年,銀川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70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蹄疾步穩,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產業快速成長,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為推進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但全市養老產業布局零亂分散、長遠規劃不足,特別是區域、城鄉分布不平衡,高端健康養老設施供需不匹配,難以有效融入和支撐銀川市現代化經濟體系。
(四)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是老齡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迫切要求。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打造人民生活福地、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接近37萬,占總人口12.8%,人均壽命逐年提高,廣大老年人群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期盼優質康養服務的需求旺盛、愿望迫切。
二、實施背景和條件
(一)老齡人口狀況。銀川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常住人口285.91萬,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6.5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2.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5.2萬,占8.81%。預計到2025年,銀川常住老年人口為47萬人,常住人口老齡化率為18.5%,養老、醫療、社會保障、家庭承受等“銀發問題”日益凸顯,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已經逐步顯現,服務需求和消費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二)養老服務現狀。銀川市現有注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42家(暫停運營9家),養老床位10015張,城市社區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29處(包括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助餐點),社區“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建成農村幸福院209處(包括農村互助院、老飯桌),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80%,較好滿足了老人就餐、文化娛樂等服務需求。
(三)產業發展基礎。健康養老的發展主要依托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兩者的發展歷程息息相關。全市健康養老服務歷史欠賬多,產業發展在市場準入、人才引進、土地供應、財稅、投融資等方面缺乏系統性支持政策,難以有效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導致全市養老領域集中在基礎養老服務,健康養老產業占比不高。隨著國家加快建設“雙循環”市場戰略的實施,在我市各項政策的逐步健全和資本的關注下,養老服務和產品大幅增加,健康養老產業將進入黃金機遇期,市場空間和消費需求全面提升。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眼發展全局和百姓福祉,樹立“大健康、大養老、大服務、大產業”理念,以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為目標,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為落腳點,健全工作機制,強化社會協同,擴大產品供給,加強企業培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銀發經濟發展,催生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構建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新格局,示范引領全區健康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部門合作和市縣聯動,發揮政府在基本老年健康服務和養老服務中的引導作用,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靠科技創新和金融支持雙輪驅動,激發企業和產業發展活力,引導各地實現差異化發展。
——產業聯動、融合發展。以健康為引導,以養老為核心,預防為主、醫養結合,輻射帶動養老產品供給和消費潛力激發,推進健康養老產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健康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需求拉動,供給升級。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及養老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及特色優勢,打造典型應用場景,豐富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供給,提升適老化水平,提高供給質量,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加強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加速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健康及養老領域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產業生態和發展環境。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底,全市健康養老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不斷健全,產業多業態實現融合發展,建成一批特色突出、優勢顯著的健康養老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服務優質、帶動力強的骨干企業,健康養老產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左右,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60%以上,每千名常住老年人35張床位;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3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5%,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8歲。
到2027年底,全市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和布局更加完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居西部前列,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打造西部領先、國內一流的宜業宜居醫養康養勝地。全市健康養老產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左右,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70%左右,每千名常住老年人36張床位;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32%以上,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6%,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歲,主要健康指標位居西部前列。
四、重點任務和分工
(一)優化健康養老產業布局
1.科學規劃市域健康養老產業。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立足“十四五”、放眼2035年,緊扣銀川市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依托“兩屏、一河、九廊、多湖澤”的市域生態格局,加快編制市、縣(市)兩級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打造“一核三地多點”的銀川市健康養老產業空間布局。銀川市中心城區依托豐富的健康醫療和生態環境資源,發展以現代醫療服務、健康養老社區、康復護理與健康體檢、高端老年醫療、生物醫藥研發等為核心的高端現代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業,打造銀川健康養老產業重點板塊。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依托轄區休閑農業和健康養生資源,吸引知名金融、保險、地產等企業集團入駐,建設養老社區,推動休閑養老、醫養康復、休閑養生、健康產品、民俗體驗、鄉村旅游、飛行體驗、運動康養等健康養老產業板塊集聚融合發展,打造銀川都市圈健康養老產業重點板塊。重點城鎮和中心鄉鎮依托鎮區建設,同步規劃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提升就地就近提供健康養老服務能力,打造銀川市域健康養老產業鏈。(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衛健委、發改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網信局、文旅局、住建局、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2.統籌布局健康養老產業項目。抓好項目梯次儲備,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加大財政投入,采取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支持健康養老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全市“一盤棋”聯動招商,支持各地依托各自產業發展和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吸引優勢企業和資源要素向基地集中布局,建設一批滿足老年人教育、健身、保健、醫療、康復、護理、娛樂等多元需求的市級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園區),打造以醫養融合型、康養旅游型、多業融合型為重點的健康養老產業集聚區,推進養老與旅游、中醫藥、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統籌使用中央預算內資金、中央和自治區級彩票公益金,支持各縣(市)區新建、升級、改造一批養老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支持農村福利性養老服務中心整合改造為區域養老中心,進一步增強公辦養老機構兜底、普惠和示范作用。加強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的養老類項目儲備和申報,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項目收益能夠覆蓋債券本息的公益性養老類項目建設。鼓勵各類社會資本興辦面向不同收入人群的養老機構、養老服務綜合體、康養小鎮和康復護理機構,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盤活已建成項目,提高現有機構養老床位入住率。(牽頭單位:市發改委、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商務局、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3.加快融入康養產業區域協作。認真落實《銀川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養老設施的建設規模、布局、公益性和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比例等內容,引領推進寧夏沿黃城市群健康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搶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養老產業外溢機遇帶動銀川養老服務和老齡產品的成本優勢,加快健康養老產業創新發展,將銀川打造成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異地養生避暑聚集地和“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的醫養康養勝地,推動構建黃河流域城市間共建共享的養老公共服務設施,促進黃河“幾”字彎城市間健康養老產業協作。(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衛健委、財政局,住建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二)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堅持“9073”總體格局和“充分、優質、均衡”核心理念,著力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構建全方位供給、全需求對接、全鏈條服務的“幸福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努力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1.提升機構養老服務品質。實施“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專項行動”,完善民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床位建設補助、醫養結合機構補助等項目補助政策,積極盤活現有養老機構空置床位,吸納市場和社會力量投入機構運營,以機構服務精細化來解決各類資源錯配問題、提高機構入住率。充分發揮政府保障基本養老服務托底作用,支持縣(市)區至少建設改造1所具備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能力養老機構,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立失智老年人照護專區,努力滿足回應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力爭每個符合條件的街道(鄉鎮)建設1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加快推進具備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支持規模化養老機構和龍頭企業探索開展連鎖化運營,進一步提高養老機構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2.提高社區養老發展質量。結合完整社區建設和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的養老服務設施和帶護理型床位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持續實施老年助餐點標準化提升改造項目和“六助+N”及喘息服務政府購買項目。推行“家院融合”模式,打造一批養老服務驛站,增強養老服務網絡覆蓋面和服務能力,推動“15分鐘養老服務圈”提質增效。創新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盡量毗鄰建設,實現醫療服務功能與養老功能充分融合,并嫁接智慧社區的信息化建設,打造具有銀川特色的智慧型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探索在公租房房源充足的前提下,允許將空置公租房免費為老年人提供住房保障等養老服務。健全完善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管理機制,允許民政部門提前介入新建住宅區養老設施規劃布點,推動分期開發的項目優先建設養老配套,多個配建面積較小的住宅區可整合集中配建指標。開展城市居住區配建補齊養老服務設施專項治理,重點清查整改規劃未編制、“四同步”未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未達標、已建成養老服務設施未移交或未有效利用等問題,確保到2025年配建設施達標率達到100%,逐步形成街道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有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格局。(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衛健委、網信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3.創新豐富居家養老服務。大力推動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和社會組織向居家老年人延伸,提供生活照料、家務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門服務,進一步做實做強居家養老服務。充分發揮物業和家政服務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響應快速等優勢,推動和支持物業和家政服務企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切實增加立足社區并面向居家老人的有效服務供給。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和照護能力,建立健全家庭養老床位的設置模式、補貼內容和補貼標準體系,鼓勵各縣(市)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引導養老機構、企業等建設、運營家庭養老床位,讓居家高齡、失能(失智)、殘疾老年人享受連續、穩定、專業的照護療養、康復護理、陪診轉介等服務。設立職業培訓補貼,鼓勵失能失智和高齡老年人家庭成員參加照護培訓,2023年開展家庭照護者培訓試點,2025年家庭照護者培訓在全市全面鋪開。(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住建局、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4.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改造力度,支持通過改造和提升建設農村老年幸福院等自助式、互助式養老服務設施。鼓勵鄉鎮敬老院社會化運營,逐步打造成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農村孤寡、失能、半失能等困難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養老服務。提高農村特困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建立農村留守老人檔案,健全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巡訪和監護人評估制度。拓寬社會資本參與老年助餐服務渠道,可持續性為老年人提供營養均衡的膳食服務。到2027年,農村幸福院實現覆蓋行政村的80%。(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5.培育壯大高質量養老市場主體。引導國有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加大養老服務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等方式,與民營企業實現優勢互補,推動養老服務均衡發展。鼓勵國有養老服務企業布局建設運營一批硬件標準、服務規范、價位適中的普惠型養老機構,發揮標桿示范作用。積極推進培訓療養機構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將具有教育培訓或療養休養功能的閑置設施轉型為普惠型養老服務設施。加大健康養老產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投資養老服務,支持民營養老服務企業發展,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建立健全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支撐的養老服務“五社聯動”機制,支持各地探索建立高低齡老人之間的養老互助合作制度,引導社會組織更好參與養老服務,滿足多元化、便利化、個性化服務需求。引導養老服務機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持養老領域企業發展智慧養老模式,幫助對接“互聯網+醫療”、康復輔助器具制造等資源,提供智慧化服務。到2027年,全市建設3個以上智慧養老示范社區。加大優質康養項目謀劃儲備,吸引國家相關專項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投資。健全健康養老標準體系,修訂完善市縣兩級養老服務領域“規劃、規則、規范”,助推品牌塑造。(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局、住建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三)深入推進醫療養老融合發展。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政策銜接、資源共享和服務融合,深入推進醫養康養結合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快速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著力增進老年人群民生福祉。
1.健全醫療健康為老服務體系。加強全民健康教育,開展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與康復、老年健身、心理健康等知識普及。完善社區衛生和鄉鎮衛生服務體系,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篩查干預、監測評估、健康指導,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依托各級三甲(乙)醫院建設區域康復護理中心,健全市縣兩級老年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推動醫療機構設立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到2027年,全市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6%,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占比達到85%以上。(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民政局、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2.加強醫養結合機構和設施建設。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城區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內部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新建“未來社區”須建設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改造建設一批康復、護理機構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站)。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富余床位等資源舉辦醫養結合型機構,推進鄉鎮、村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設施和殘疾人照護機構統一規劃、毗鄰建設。探索發展“醫護康養一體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通過變更登記事項或經營范圍開展養老服務,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二級醫療機構轉型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或增設養老機構。按規定簡化對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手續,鼓勵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閑置床位較多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為老年人便捷提供醫療救治、康復護理等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增設安寧療護床位,支持社會力量開辦安寧療護服務機構或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醫養結合機構。到2027年,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以上。(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民政局、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3.推進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大力弘揚中醫“治未病”理念,加強公立中醫類機構治未病中心建設,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養老機構等合作共建,鼓勵有條件的市縣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轉型發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推進中醫特色的老年健康服務。到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和中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均達到80%以上,打造一批中醫康復中心。發揮中醫藥在老年預防保健、綜合施治、康復護理、安寧療護方面的獨特作用,推進中醫藥健康養老向農村、社區、家庭下沉,鼓勵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積極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加快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與社會非醫療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協同發展的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民政局、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四)規范老年食品用品行業發展。全面落實健康中國和健康寧夏戰略部署,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優環境,逐步構建完善老年用品產業體系,增強適應老齡化社會的產業供給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擴大健康養生食品供給。以天然綠色、環保安全為方向,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塑造“寧字標”健康養生葡萄酒、枸杞制品、優質糧油等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積極打造全國重要的健康養生食藥材生產基地。深化優質道地藥材食用產品深加工項目合作,鼓勵企業開發中藥材延伸性產品,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提升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老年功能性特色健康養生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培育壯大一批健康食品龍頭企業,塑造銀川健康養生食品品牌。(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發改委、科技局、網信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2.加強適老用品生產供給。推廣社區、養老機構老年人康復輔具租賃,探索建立養老機構和服務場所購買使用老年人康復輔具補貼制度。搶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養老產業外溢機遇,聯合國內科研院所開展適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積極引進知名養老企業布局建設可穿戴便攜式監測、居家養老監護等設備研發生產項目,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康復輔助器具類、中醫數字化智能養老日用輔助產品等產品,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加強黃河“幾”字灣城市間健康養老產業協作,堅持本地企業培育與區外大型養老企業集團引進并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托各類產業園區建設集研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為一體的老年用品產業“園中園”,吸引優勢企業和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布局,開發適合老年人衣、食、住、行、醫及文化娛樂等各類安全有效的健康輔具、文旅用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用品用具和適老化產品推動健康養老產業實現有序開發、集聚發展。(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發改委、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民政局、衛健委、網信局、殘聯,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3.積極釋放老年人消費潛力。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快推進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應用和移動終端應用適老化改造,加強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加大涉老領域數字新基建投入,助力老年人走進數字時代、享受智慧生活,推動老年人消費升級迭代。推動老年人商業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企業設立線上線下融合、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柜和體驗店,創造便利消費環境。支持打造自治區老年用品和康養產品展示中心,建立集展示、體驗、租賃、銷售為一體的康養產品適配服務信息平臺,鼓勵各大電商平臺、零售企業開展“孝老愛老”購物活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聚焦老年人在投資理財、健康養生、精神娛樂等消費“急難愁盼”問題,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完善老年人消費維權機制,讓老年人放心消費,提高老年人消費的持續動力,(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網信局、民政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五)推動健康養老多業態融合發展。積極融合人文、生態、運動等資源要素,豐富康養服務產業內涵,大力培育健康養老領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實現“康養+”多業態融合發展,形成功能齊全的養老產業鏈,叫響擦亮“塞上江南、康養銀川”的形象品牌,進一步帶動銀發經濟發展。
1.放大“康養+旅游”倍增效應。堅持“康養+旅游”和“文旅+康養”雙向發力,充分發掘“黃河文化、大漠星空、酒莊休閑、紅色主題、長城遺址”等文化元素和獨特資源,打造一批旅居康養示范基地,建設一批健康養老服務綜合體,培育一批健康養老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核心區、黃河“幾”字灣都市圈文化旅游消費中心城市。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旅居康養服務,鼓勵支持培訓療養機構、酒店、民宿等升級改造、轉型發展旅居康養床位,推動發展培育候鳥式、療養式、休閑式、田園式、體驗式、懷舊式等適合老年人的旅游新業態,開發建設老年重病患者康復理療、亞健康人群正念減壓、季節性治未病、休閑游憩、沙療沙浴、溫泉療養等健康養生項目,打響健康旅游養生品牌。增加旅居康養服務供給。積極參與閩寧等跨區域異地養老戰略合作,推動建設集信息咨詢、服務訂購和健康管理于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來銀旅居康養人群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牽頭單位: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場監管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2.激發“康養+文化”發展活力。堅持將公共文化服務與“康養+”相結合,以文化充實康養內涵,以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康養體驗,力促進康養產業健康發展。整合全市豐富的院校社區教育資源,積極發展“互聯網+老年教育”,鼓勵老年教育機構開展在線老年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或老年大學學習點,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大力發展“塞上樂齡學堂”,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發展老年教育力度,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通過網站、手機APP開發線上學習、互動交流等創新教育產品,更好滿足老年人家門口享受快樂學習、便捷學習、終身學習的需求。加強老齡宣傳教育作品創作與生產,鼓勵創作發行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圖書、報刊以及影視劇、戲劇、廣播劇等文藝作品。拓展“悅書房”、城市書房、城市閱讀島等創新載體服務功能,帶動建設一批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場所,定期舉辦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講座、培訓等活動,將“養生”與“養心”融為一體、互動共促。(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聯、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科協、老干部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3.繁榮“康養+運動”產業。圍繞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長廊、黃河濱河大道和銀川城區濕地水系,創新老年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加快老年人健身基礎設施擴容升級,實施一批“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體育公園、體育產業園區示范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支持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用品及器材制造、體育運動服裝及鞋帽制造、體育智能與可穿戴裝備制造、戶外運動器材制造等產業,推動體育制造業提質擴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健身休閑運動設施的建設運營,鼓勵建設適合老年人的城鄉社區智慧健身休閑運動中心(館)、智能健身路徑。建立老年健身休閑運動消費引導機制,鼓勵縣區發展老年人體育協會和多種形式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拓展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旅游等消費新空間,豐富節假日體育賽事供給,提升老年健身休閑運動消費的群眾參與性、普惠性。(牽頭單位: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六)大力發展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
1.提升中藥材開發產業化水平。支持縣(市)區建立“定制藥園”,構建“醫療機構+中藥企業+種植企業(合作社)”產銷機制,將“定制藥園”打造成為“中藥材+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積極建設中醫藥產業示范市。充分利用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促進先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突破道地中藥材產業關鍵技術瓶頸。支持以道地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藥膳、藥妝、中成藥、功能性日用品等系列產品二次加工產業化,加快形成集合生產、研發、治療、養生、康復的完整中醫藥產業鏈。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種植訂單模式,建設一批以網絡交易為主體、網絡銷售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中藥材種植企業,積極發展“互聯網+中醫藥”貿易,擴大區外銷售的規模和效益,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到2027年,力爭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含枸杞面積),培育5個左右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藥材品牌,把中藥材特色產業打造成為在全國有影響的優勢支柱產業。(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科技局、網信局、商務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2.推進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化學原料藥升級換代,擴大紅霉素、四環素等傳統優勢原料藥生產規模,發展特色原料藥、高端原料藥,提高產品附加值,壯大醫藥產業規模。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首仿安全高效、使用方便、消費者容易接受的新型化學藥物制劑,豐富我區化學制劑品種。引導現有醫藥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寧夏醫藥知名品牌,鞏固現有重點出口產品市場占有率。(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商務局、網信局、科技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3.壯大醫療器械制造產業。支持全市二甲及以上醫療機構按規定開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研究,鼓勵醫藥企業與大型醫院合作建設醫療器械應用基地、培訓中心,形成示范應用-臨床評價-技術創新-輻射推廣的良性循環,促進銀川市醫療器械“產學研”結合和市場化發展。對在銀川市設立實驗室開展生創新醫療器械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企業,優先安排科研立項,補助一定比例科研經費。支持引導企業發展植介入醫療器械、康復治療設備、中醫理療設備及康復輔助器具、電動輪椅等產業,加快發展醫用生物材料及高端耗材產品、醫用氧氣加壓艙、生物活性骨修復(固定)材料、心臟震波儀、可降解縫合線等產品。引入小型家用、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研發生產健康檢測、監測產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復等家用醫療器械。傳統中醫醫療器械和四診儀、經絡檢測儀、電針治療儀等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現代中醫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網信局、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七)建設現代化健康醫療管理產業。圍繞寧夏區域發展戰略,堅持區域分開、城鄉分開、上下分開、急慢分開,強化政府主導、改革創新,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提升重大疑難病癥診治水平,促進薄弱專科發展,確保人人享有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1.著力構建新型醫療服務體系。支持高水平區市醫院優化空間布局和學科結構,參與自治區醫學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充分發揮自治區級區域性醫療中心作用,助力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效擴容和延伸服務,提升區域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開展市縣兩級醫院等級提升行動,推進縣域衛生健康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發揮基本醫療和公共服務“雙網底”作用。組建以縣辦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強化防治結合和上下聯動,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整體能力,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打造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旗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強化專科協同,推行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探索多專業一體化、全鏈條服務模式。探索開展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建立健全醫務社會工作服務制度,支持三級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購買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鼓勵社會力量進入專科醫療、第三方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前沿醫療技術應用等領域,打造運動醫學、醫學美容與抗衰老等特色高水平醫療服務產業。到2027年,建成1所三級甲等市屬綜合醫院,縣(市)區創建1所三級乙等標準綜合醫院。(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2.大力發展健康醫療產業和前沿醫療服務。引進和培育一批國內龍頭企業,助推醫藥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進一步壯大醫療健康產業規模。依托區市兩級高水平醫院,完善科研、醫療、生產綜合協同發展政策,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平臺建設,打造醫學檢驗、病理診斷等高端健康產業。建設互聯網醫院,深化一體化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應用,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鼓勵符合條件高水平民營醫院跨區域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服務機構,有序開展第三方醫學檢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免疫與基因治療等前沿醫療服務。支持連鎖化、集團化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血液凈化、安寧療護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穩妥有序推動精準醫療、個性化醫療等服務發展。(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發改委、網信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3.優化提升智慧醫療健康服務。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成果應用,推進醫院信息標準化,深化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實現診療時間、診療地域、診療內容全覆蓋,構建線上線下、院內院外整合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急診救治、重癥監護、中醫診療、醫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領域應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深度融合。推廣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醫療機器人等無人系統,提升醫療機構智慧醫療水平。對接醫療機構和養老服務資源,促進醫院、養老機構、社區、家庭信息互聯互通,利用遠程醫療、遠程會診以及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探索智慧就醫、智能查房、移動醫護、智能藥房、5G遠程醫療服務等應用。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和醫保支付方式,推進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共享聯通。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形成服務資源良性循環的多元健康養老格局。依托國家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鼓勵企業開發具有健康管理分析、遠程醫療服務功能的應用軟件及信息系統。(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網信局、科技局、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4.加快發展多樣化健康管理。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和合理膳食行動,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發展“互聯網+康復”,暢通綜合醫院-康復服務機構雙向轉診機制,優化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促進康復醫療服務資源整合優化。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普惠性健康體檢,培育發展個性化高端健康體檢市場。加快完善預防保健產業,推動疾病治療向健康促進轉變,構建集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為一體,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業,發展高端醫療、康復療養、老年護理等產業。加強重大疾病篩查救治,實現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加強公共衛生大數據分析應用,完善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健全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創新疫情防控社會動員體系,織密扎牢公共衛生防護網。(牽頭單位:市衛健委;責任單位:市網信局、財政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八)全力營造老齡友好生活環境。在城市更新、完整社區、綠色社區建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中廣泛融入適老化元素,逐步形成為老、便老、親老的老年友好型環境。
1.推進拓展適老設施改造。加強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將無障礙設施建設、適老化設施改造內容優先納入改造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適的居住環境。發揮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引導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對符合條件有意愿的失能、高齡、殘疾等困難老年人家庭愿改盡改,并逐步將改造對象范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失能、高齡、殘疾老年人家庭,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舒適性、便利性。加快培育公平競爭、充滿活力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引導企業開發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及安全需要的適老化設施產品。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老少同居社區、專業化養老社區等更多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商業住宅產品,加快老年友好型居住環境建設。(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住建局、殘聯,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2.積極發展養老家政服務。深入推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實施家政標準化試點、信用體系建設及家政進社區等重點項目。面向市場需求,加大養老護理等緊缺人才的技能培訓力度,對接職業標準,開發家政培訓新項目、新課程、新內容。支持家政企業依托“互聯網+家政”推動家政服務業與養老、物業、康養等業態融合,促進智慧家政、智慧養老、智慧社區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商務局、發改委、網信局、婦聯,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九)強化健康養老產業全要素支撐
1.健全完善多層次保險。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發展,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全面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穩妥推進銀川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做好與養老服務補貼政策的銜接。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匹配老年人居家護理、社區護理、機構護理的商業性護理保險產品和健康保險產品,加快研發更適合老年人需求的重大疾病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擴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購買綜合責任保險和老年人投保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補貼范圍。(牽頭單位: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財政局、衛健委、醫保局、金融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2.積極拓寬投資融資渠道。鼓勵合格投資者按市場化方式發起設立各類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國有企業、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健康養老產業。鼓勵保險公司通過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形式,為養老服務企業及項目提供中長期、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探索基礎設施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加強開展政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通過放寬信貸條件、給予利率優惠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利用財政貼息、小額貸款等方式加大對健康養老產業有效信貸投入,創新符合健康養老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健康養老產業及相關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健康養老產業融資成本,吸引各路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助力全市健康養老產業做大做強。(牽頭單位:市金融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發改委、國資委、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3.全力保障用地需求。推動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有效銜接、聯動協調,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留足規劃項目用地,支持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健康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劃撥方式供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依法盤活本集體建設用地存量,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可以依法使用農民集體建設用地。探索租賃等方式供地,采取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收購儲備等方式推進用地再開發,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改造利用現有閑置廠房、社區用房、城市經濟型酒店等轉型成養老服務設施的,報民政、衛生健康、自然資源等部門備案,五年內可暫不辦理土地和房產功能變更手續;滿五年后繼續用于養老服務設施的,可由產權人按有關規定辦理使用功能變更手續。強化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用地保障,改變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用途用于住宅、商業等房地產開發的,依法收回建設用地使用權。嚴格審查新建住宅項目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等,對不符合規劃條件、養老服務設施規劃設計規范標準和配建要求的,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不予通過規劃核實。將養老服務機構用地情況納入土地市場信用體系,對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要依法、依規、依約予以懲戒。(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住建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探索實行健康養老產業招商“鏈長制”,繪制產業地圖,編制產業項目,探索“會展+產業+投資促進”新模式,大力開展平臺招商、中介招商、以會招商、精準招商,推動引資引技引才有機融合。探索建立優秀企業家智囊團模式,為健康養老產業鏈導入、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積極承辦舉辦大健康產業論壇、養老服務博覽會暨高峰論壇,邀請全國知名專家、企業參展參會,積極搭建起健康養老產業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平臺。(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市外事辦、發改委、民政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十)加強健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1.全面建立健康養老服務人才職業教育制度。重點支持銀川市職業技術學院等市屬職業院校,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自治區屬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利用現有資源,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護理康復、膳食營養等健康養老相關專業和課程。依托職業院校、市屬醫院和知名養老機構建設一批養老服務實訓基地,持續開展養老服務管理人才、養老護理員、營養配餐師、老年醫學、康復理療師等專業人才培訓。完善財政補貼政策,探索對開設有養老服務專業并推薦畢業生就業的院校、養老護理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實訓設備購置和參加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人員給予補貼。到2025年,養老護理人員崗前培訓率達到90%以上。(牽頭單位:市民政局、人社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財政局、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2.健全完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待遇提升機制。合理確定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工資指導價,加大職業培訓,打通養老服務人才職業發展上升渠道。定期組織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競賽等評比活動,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與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掛鉤機制,對在養老機構就業的醫生、護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具有職業或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醫療機構、福利機構相同的職業評定和晉升政策。到2027年,基本建立起養老服務人員待遇保障制度,形成相對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動態調整機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顯著提高。(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衛健委、財政局、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落實)
3.加快完善健康養老人力資源保障體系。加強與區內外科研院校和知名養老機構合作,引進和培養一批掌握健康養老服務領域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的專業人才,逐步完善包括專業化服務人員、志愿者隊伍等在內的健康養老人力資源保障體系。探索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信用評價體系和養老服務人才統一評價機制,建立全市健康養老服務人才資源庫,指導醫療衛生機構和企業及時補充儲備老年醫學、護理、康復、全科等相關專業人員,培育打造一批由高端管理人才領銜,成熟、穩定、高效的健康養老創新創業團隊。鼓勵積極挖掘退休醫務人員和二、三級醫院醫師等醫務人員,充實家庭醫生隊伍。支持醫務人員特別是退休返聘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到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到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開展服務。鼓勵退休醫務人員到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志愿服務。到2027年,全市健康養老產業人才庫入庫人員達到500名,培育引進高端管理人才50名左右。(牽頭單位:市衛健委、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落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快發展養老產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養老產業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把發展養老產業擺上突出位置。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直接抓,分管負責人要具體抓,相關責任部門要靠前抓,形成整體合力。健全銀川市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總召集人,市政協副主席任副總召集人,市發改委、民政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人才工作局、醫療保障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協調機制負責統籌推動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協調機制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研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年度工作任務、目標時間節點和具體推進措施。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和項目推進機制,編制實施方案,細化工作內容,狠抓工作落實,加快推進本地區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二)健全推進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鼓勵支持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研究細化符合市縣實際的政策措施,形成以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為基礎,市場準入、人才培養、土地供應、財稅、投融資等為配套的“1+X”政策支持體系。積極引導醫院、機構、社區和相關企業參與試點項目建設,探索建立可推廣、可復制的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為健康養老產業提供優質的醫療、健康、養老資源保障。開展基本醫療健康和基本養老服務統計監測工作,定期發布基本醫療健康和基本養老服務統計數據,為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嚴格落實每季度一報告、每半年一會商、每年度一考核“三個一”工作機制,確保工作任務扎實推進。
(三)加強輿論宣傳。加強人口老齡化國情區情市情縣情教育和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積極宣傳守望相助、鄰里和睦、與人為善、與鄰為伴等社會風尚,營造濃厚工作氛圍。依托主流媒體及新媒體,宣傳健康產業發展和養老服務好經驗、好做法,及時曝光侵害老年人權益的行為。加強健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先進事跡與奉獻精神宣傳,使其勞動創造和社會價值在全社會得到尊重。持續提升媒體輿情研判、引導能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
(四)強化考核督導。各縣市區將發展健康養老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績效考核和工作督查范圍。各縣市區政府、各部門要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閉環化、督導全程化“五化”工作法,明確任務分工,強化落實舉措,確保全市健康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獎懲機制,對工作推動成效明顯的,在資金補助、項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對工作推動不力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約談問責。
附件: